中国超高压变质岩研究评述

被引:33
作者
从柏林
王清晨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柯石英; 胶东; 单斜石英; 硅氧矿物; 榴辉岩; 区域变质岩; 超高压变质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国际上,超高压变质岩的研究热始于1984年,以Chopin和Smith对西阿尔卑斯山变沉积岩和挪威加里东造山带地壳成因榴辉岩中柯石英的研究为标志.在国内,虽然60年代就开始了对苏北榴辉岩的初步研究,但真正作为超高压变质岩研究则始于80年代后期.自从许志琴在1987年北京怀柔构造会议上口头报道了大别山造山带发现柯石英后,该带引起了国际注目.潘国强等、周高志等,董申保等先后与美国刘忠
引用
收藏
页码:2214 / 22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中国中部河南省榴辉岩中柯石英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张儒媛
    刘忠光
    王小民
    王清晨
    刘小汉
    [J]. 岩石学报, 1993, (02) : 186 - 191
  • [2] 豫南地区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发现
    王晓燕
    崔文元
    刘树忠
    张立飞
    魏春景
    [J]. 岩石学报, 1993, (02) : 181 - 185
  • [3]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基本结构
    董树文
    孙先如
    张勇
    黄德志
    王刚
    戴世坤
    于邦存
    [J]. 科学通报 , 1993, (06) : 542 - 545
  • [4] 鲁东-苏北榴辉岩的构造特征及其折返机制
    王清晨
    张儒瑷
    从柏林
    赵中岩
    叶凯
    [J]. 岩石学报, 1992, (02) : 153 - 160+209
  • [5] 大别山区(安徽部分)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
    徐树桐
    江来利
    刘贻灿
    张勇
    [J]. 地质学报, 1992, (01) : 1 - 14+97
  • [6] 苏北-胶南高压变质超镁铁质岩的初步研究
    樊祺诚
    刘若新
    马宝林
    [J]. 岩石学报, 1992, (01) : 90 - 96+106
  • [7] 华中陆壳高压变质带类白片岩的岩石矿物特征
    刘雅琴
    张树业
    乔兰勇
    [J]. 地质论评, 1991, (04) : 348 - 355
  • [8] 苏北-胶南构造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和岩性地层柱
    刘若新
    马宝林
    张兆忠
    张志敏
    杨惠南
    胡琏
    [J]. 地震地质, 1989, (01) : 47 - 54+143
  • [9] Coesite and pure pyrope in high-grade blueschists of the Western Alps: a first record and some consequences[J] . Christian Chopin.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8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