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增长核算方法的比较——兼论中国地区差距的决定性因素

被引:6
作者
彭国华
机构
[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增长核算; 全要素生产率; 分解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2.3 [专门经济统计];
学科分类号
020208 ; 0714 ; 020201 ;
摘要
运用增长核算来分析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性因素时,存在资本产出比和资本劳动比两种分解方法,不同的分解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研究表明,资本产出比分解方法相对于资本劳动比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1)核算的无偏性;(2)更具直观性的经济含义和政策启示。而且,它不仅适用于劳动增进型技术进步,同样还适用于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和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实证分析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地区差距起着决定性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2+44 +4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地方官员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长、省委书记交流的证据 [J].
徐现祥 ;
王贤彬 ;
舒元 .
经济研究, 2007, (09) :18-31
[2]   双边国际贸易引力模型中地区生产率的经验研究 [J].
彭国华 .
经济研究, 2007, (08) :123-132
[3]   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 [J].
林毅夫 ;
任若恩 .
经济研究, 2007, (08) :4-12+57
[4]   我国国有经济的双重目标与TFP核算的微观基础 [J].
王曦 ;
舒元 ;
才国伟 .
经济学(季刊), 2007, (01) :25-38
[5]   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地区差异中的贡献:兼与彭国华和李静等商榷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世界经济, 2006, (09) :12-22+95
[6]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 [J].
彭国华 .
经济研究, 2005, (09) :19-29
[7]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8]   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 [J].
陈钊 ;
陆铭 ;
金煜 .
世界经济, 2004, (12) :25-31+77
[9]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
[10]   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 [J].
姚枝仲 ;
周素芳 .
世界经济, 2003, (04) :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