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悬浮颗粒物的吸收光谱及其区域模式

被引:48
作者
曹文熙
杨跃忠
许晓强
黄良民
张建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重点实验室 广州
[3] 广州
[4] 广州
关键词
颗粒物; 吸收光谱; 生物-光学模式; 珠江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3.3 [海洋光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定量滤膜技术测定了珠江口及临近海区总颗粒物光谱吸收系数αp(λ)、非藻类颗粒物光谱吸收系数αd(λ)和浮游植物光谱吸收系数αph(λ).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 αp(443)在0.04~1.82 m-1间变化,相应的αph(443)的变化范围为0.016~0.484 m-1.总颗粒物的吸收光谱有两种类型.对于第1种类型,总颗粒物吸收光谱与非藻类颗粒物吸收光谱相似,吸收系数值随波长减小;相反,对于第2种类型,总颗粒物吸收光谱与浮游植物色素吸收光谱相似.非藻类颗粒物吸收光谱随波长增大而减小,其波长变化规律可用指数率描述,光谱斜率S的平均值为0.012±0.002.非藻类颗粒物吸收占总颗粒物吸收的比例明显地随表层海水盐度增加而减小.浮游植物色素的吸收明显地随叶绿素a浓度呈非线性增加,其关系可用幂函数描述.但是,总颗粒物的吸收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很弱.αp(443)-chl a关系的离散性主要是由非藻类颗粒物的影响而引起的,经非藻类颗粒物吸收校正后的 αph(443)-chl a关系并不离散,因此可以沿用类似于一类水体的模式,但需要做参数调整.浮游植物色素的比吸收系数不是常数,它随叶绿素浓度的减小而增加,浮游植物色素比吸收变化是目前生物-光学算法的一个噪声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876 / 188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南海水色遥感的主因子分析
    曹文熙
    钟其英
    杨跃忠
    [J]. 遥感学报, 1999, (02) : 29 - 32
  • [2] 卫星海洋水色遥感的辐射模式研究
    潘德炉
    李淑菁
    毛天明
    [J]. 海洋与湖沼, 1997, (06) : 652 - 658
  • [3] 水色光谱分析与多成分反演算法
    唐军武
    田国良
    [J]. 遥感学报, 1997, (04) : 252 - 256
  • [4] Modelo ftheinvivo sp ectra labsorptionofalgalpigments, Part1,Mathematicalapparatus .2 Wozniak,B,Dera,J,F ic ek,D. etal. Oceanologia . 2000
  • [5] A non-extrac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chlorphyll in algal cultures .2 Yentsch C S. Nature . 1957
  • [6] Determination of the major groups of phytoplankton pigments from absorption spectra of total particulate matter .2 Hoepffner N,Sathyendranath S. J Geophys Res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