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丘红壤地区植被恢复及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4
作者
傅庆林
罗永进
机构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植被演替;人工植被;自然植被;生态效应;红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4 [土壤-植物系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低丘红壤地区植被演替和恢复可分草本植物为主的初级阶段、灌木植物为主的次级阶段和乔木植物为主的顶极阶段。植被恢复进程,人工植被8~9年后就达到演替的顶极阶段,自然植被8~9年仍处于次级阶段。人工植被显著比自然植被恢复快。低丘红壤地区植被恢复不仅有利于保持水土,降低土壤养分的流失,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能调节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常绿阔叶林中雨水的养分淋溶研究
    柴锡周
    周重光
    俞似军
    杭韵亚
    [J]. 浙江林业科技, 1993, (03) : 1 - 6
  • [2] 低丘红壤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
    傅庆林
    孟赐福
    [J]. 生态学报, 1992, (01) : 89 - 92
  • [3] 杉木速生丰产的生态学基础
    冯宗炜
    陈楚莹
    李昌华
    许光辉
    周崇莲
    [J]. 生态学杂志, 1982, (01) : 14 - 19
  • [4] 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 编.科学出版社.1983,
  • [5] 杉木造林.[M].林业科学研究所林木生态研究室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