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与恢复对策

被引:40
作者
申国珍 [1 ]
谢宗强 [1 ]
冯朝阳 [2 ]
徐文婷 [1 ]
郭柯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大熊猫; 保护生物学; 栖息地; 地震; 破碎化; 主食竹; 恢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63 [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狩猎限制];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大熊猫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种,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与稳定性的重要保障体现。汶川地震灾区位于大熊猫重点分布区岷山-邛崃山,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导致该区2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不同程度受损,8.3%的大熊猫栖息地因地震而被破坏。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地震埋没和砸毁大熊猫赖以生存的主食竹,地震可能诱发主食竹开花,威胁到大熊猫的健康和食物安全;2)地震及其诱发的土壤和山石运动显著影响森林的动态特征,森林大面积丧失或质量下降;3)地震改变大熊猫栖息地生境特征,大熊猫个体交流的廊道阻断,形成"生殖孤岛",遗传多样性降低,栖息地破碎化进程加快。应对震后大熊猫栖息地恢复的主要对策有:1)重新评估震后大熊猫栖息地质量,并重新规划现有大熊猫保护区群的布局;2)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及数学模型等手段与野外实地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查清震后大熊猫栖息地主食竹资源状况及分布规律并及时监测其动态,复壮更新大熊猫主食竹;3)利用天然植被自然恢复和人工重建等措施恢复因地震而退化或丧失的大熊猫栖息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417 / 142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大熊猫主食竹研究进展 [J].
钟伟伟 ;
刘益军 ;
史东梅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5) :141-145
[2]   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学过程研究进展 [J].
吴福忠 ;
王开运 ;
杨万勤 ;
鲁叶江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5, (03) :79-84
[3]   岷山山系大熊猫自然保护区2003年生物多样性监测 [J].
古晓东 ;
王鸿加 ;
刘富文 .
四川动物, 2005, (02) :168-170
[4]   大熊猫主食竹种的研究与进展 [J].
周世强 ;
黄金燕 .
世界竹藤通讯, 2005, (01) :1-6
[5]   大熊猫栖息地亚高山针叶林结构和动态特征 [J].
申国珍 ;
李俊清 ;
蒋仕伟 .
生态学报, 2004, (06) :1294-1299
[6]   大熊猫栖息地亚高山针叶林结构和干扰关系研究 [J].
申国珍 ;
李俊清 ;
任艳林 ;
马宇飞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Z1) :119-123
[7]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恢复过程研究 [J].
欧阳志云 ;
李振新 ;
刘建国 ;
安力 ;
张和民 ;
谭迎春 ;
周世强 .
生态学报, 2002, (11) :1840-1849
[8]   大熊猫适宜栖息地恢复指标研究 [J].
申国珍 ;
李俊清 ;
任艳林 ;
马宇飞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04) :1-5
[9]   卧龙大熊猫生境的群落结构研究 [J].
欧阳志云 ;
刘建国 ;
张和民 .
生态学报, 2000, (03) :458-462
[10]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破碎化研究 [J].
陈利顶 ;
刘雪华 ;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1999, (03)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