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涝年与海气相互作用

被引:1
作者
温敏
罗京佳
何金海
机构
[1] 南京气象学院气象学系
关键词
东亚季风区,季节转换,江淮旱涝,海气作用;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1997.03.009
中图分类号
P448 [大气环流在天气学上的分析];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51~1991年500hPa高度场和海温场以及1980~1991年TBB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东亚季风区季节转换在旱、涝年的不同特征。发现旱、涝年海温场分布型的不同及其形成的海气相互作用的差异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涝年季节北进较平缓,其脊线位置稳定在25°N左右,强度较强,从而导致夏季风雨带在江淮流域停滞,形成江淮洪涝。文中还讨论了中南半岛对流和赤道干旱带的变化对江淮流域旱、涝的先兆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TBB资料揭示的亚澳季风区季节转换及亚洲夏季风建立的特征 [J].
何金海,朱乾根 .
热带气象学报, 1996, (01) :34-42
[2]   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降水的年变化和年际变化 [J].
杨广基 ;
刘家铭 .
大气科学, 1987, (03) :304-312
[3]   夏季亚洲大陆上空大气环流的结构 [J].
陶诗言 ;
陈隆勳 .
气象学报, 1957, (03) :234-247
[4]   1954年长江淮河流域洪水时期的环流特征 [J].
陈汉耀 .
气象学报, 1957, (01) :1-12
[5]  
东亚季风[M]. 气象出版社 , 陈隆勋等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