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与“冰臼论”再商榷
被引:15
作者:
丘世钧
陈华堂
黄山
范小平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
[2] 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广州
来源:
关键词:
壶穴;
冰臼;
下切侵蚀;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0533
中图分类号:
P512.3 [地上水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发达的花岗岩节理和丰富的年降水量是揭西石肚溪、丰顺龙鲸河等粤东近海山区河流壶穴地貌发育的基础。“冰臼论”提出的在冰裂隙中形成的“滚流”、“圆柱体水砧”等流体形式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断。石肚溪的宽谷———峡谷相间的河谷形势及龙鲸河的谷中谷现象是地壳间歇式上升造成河流的侧蚀和下切作用相互交替的结果 ,宽谷 (或U形谷 )并不一定就是冰川谷。分布于河床上或谷坡上的花岗岩巨块是花岗岩巨型球状风化产物被洪水从上游带来或从谷坡两侧滚落入谷底和残积于谷坡上所致 ,它们不一定是古代的冰飘砾 ,也不会是冰缘作用形成的石海。
引用
收藏
页码:243 / 246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