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广东省大雾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10
作者
樊琦 [1 ,2 ]
王东海 [2 ]
黄聪敏 [1 ]
范绍佳 [1 ]
王安宇 [1 ]
冯瑞权 [3 ]
机构
[1]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3]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关键词
大雾; 逆温; 能见度;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4 [雾];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研制的第5代中尺度气象模式系统MM5,对广东省地区春季出现的一次大雾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式模拟结果与实际温湿探空的对比表明,模式很好地模拟了大雾过程的流场变化特征及表征大雾的液态水含量分布。对这次大雾生消过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925hPa风场的变化。当925hPa转为偏南风控制时,暖湿的海洋性空气流经较冷的下垫面从而形成大范围的平流雾;而当925hPa转为干冷的偏北风控制时,原本形成的大雾很快就消散了。同时模式也很好地模拟了伴随此次平流雾出现的逆温过程。逆温层高度约在900hPa附近,具有相当的厚度,这对于大雾的形成和维持有一定作用。另外,利用模式模拟的液态水含量值估算的能见度水平分布情况与实况的观测结果也较为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589 / 59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北京地区一次冬季平流雾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J].
李元平 ;
梁爱民 ;
张中锋 ;
罗娅 ;
刘开宇 ;
李秀连 ;
黄嘉佑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167-172+182
[2]   广东省雾霾天气能见度的时空特征分析Ⅰ:季节变化 [J].
钱峻屏 ;
黄菲 ;
杜鹃 ;
王国复 ;
金爱芬 ;
彭龙军 .
生态环境, 2006, (06) :1324-1330
[3]   一次山地浓雾的三维数值研究 [J].
史月琴 ;
邓雪娇 ;
胡志晋 ;
吴兑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4) :351-359
[4]   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一次大雾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J].
董剑希 ;
雷恒池 ;
胡朝霞 ;
肖稳安 ;
张晓庆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2) :175-184
[5]   Numerical Experiment Research of a Marine Fog Event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Region [J].
樊琦 ;
王安宇 ;
范绍佳 ;
李江南 ;
吴兑 ;
梁嘉静 .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005, (02) :231-240
[6]   一次黄海海雾事件的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以2004年4月11日为例 [J].
傅刚 ;
王菁茜 ;
张美根 ;
郭敬天 ;
郭明克 ;
郭可彩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720-726+926
[7]   一次平流雾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特征及其逆温控制因子的分析 [J].
宋润田 ;
金永利 .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04) :443-451
[8]  
风暴和云动力学[M]. 气象出版社 , (美)科顿(Cotton,W.R.),(美)安泽斯(Anthes,R.A.)著, 1993
[9]  
气象学[M]. 气象出版社 , 陈佑淑,蒋瑞宾编, 1989
[10]  
Numerical prediction experiment of an advection fog in NanLing Mountain area. Fan Qi,Anyu Wang et a.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