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桤木幼林地细根生长及林地土壤抗蚀性分析

被引:10
作者
罗正华
李贤伟
袁渭阳
王敬
潘燕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关键词
台湾桤木; 四川桤木; 细根; 抗蚀性;
D O I
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3.008
中图分类号
S714.7 [森林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以台湾桤木+黑麦草(模式Ⅰ)和台湾桤木+自然草(模式Ⅱ)2种林草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并以四川桤木+自然草(模式Ⅲ)作对照,研究3种模式林地内≤1mm的细根生物量分布特征和对土壤抗蚀性影响因子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式林地的林木细根生物量均为上层>中层>下层,各模式林地内上、中、下3层细根生物量比值分别为44∶30∶26(模式Ⅰ),51∶34∶15(模式Ⅱ),49∶33∶18(模式Ⅲ),模式Ⅰ细根年平均生物量约为后2种模式林地细根生物量的1.5倍;用抗蚀性影响因子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表明3种模式林地的土壤抗蚀性为:模式Ⅰ(0.798)>模式Ⅱ(-0.383)>模式Ⅲ(-0.399),3种模式林地土壤抗蚀性从表层到底层呈下降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245 / 2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紫色土区刺槐林根系对土壤结构的稳定作用 [J].
李勇 ;
武淑霞 ;
夏侯国风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8, (02) :2-8
[2]   台湾桤木引种造林及其培肥能力的研究 [J].
邹高顺 .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5, (02) :112-117
[3]  
Compost applicationsincreasewater-stable aggrets in conventional and no-tillage systems. Whalen J K,,Hu Q C,Liu A G.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 2003
[4]   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效益评估研究 [J].
米文宝 ;
樊新刚 ;
谢应忠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1) :118-124+136
[5]   退耕地三倍体毛白杨林地细根生物量及其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关系 [J].
董慧霞 ;
李贤伟 ;
张健 ;
范冰 ;
范川 .
林业科学, 2007, (05) :24-29
[6]   光皮桦木-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细根草根生物量及空间分布 [J].
王巧 ;
李贤伟 ;
杨渺 ;
李德会 ;
荣丽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4) :430-435
[7]   北盘江中游地区土壤抗蚀性及预测模型研究 [J].
安和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04) :38-42
[8]   不同草本层三倍体毛白杨林地土壤抗蚀性研究 [J].
董慧霞 ;
李贤伟 ;
张健 ;
范冰 ;
陈文德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3) :70-74+79
[9]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性分析 [J].
王云琦 ;
王玉杰 ;
朱金兆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6) :103-108
[10]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的林地土壤抗蚀抗冲性能 [J].
王玉杰 ;
王云琦 ;
夏一平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6, (01) :20-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