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典型丘陵退化荒坡地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被引:16
作者
李志安
邹碧
曹裕松
任海
刘俭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退化丘陵荒坡地; 土壤养分; 小集水区; 数量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广东鹤山市退化丘陵荒坡地为材料 ,研究了这一特殊生态类型的土壤养分水平 ,土壤养分在剖面上的梯度和在坡面上的梯度特征 ,分析了养分间的相关性 ,应用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坡面上不同位置土壤的相似性。结果表明 ,表层土壤养分水平介于同地带森林土壤与极度退化土壤之间 ,有机质和全氮随深度增加而迅速下降 ,p H与全磷则成相反的趋势 ,而速效养分表现出双向梯度特征 ,即中间层次含量较低 ,表层与深层含量均较高。坡面上 ,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随相对高度的增加而下降 ,p H在整个坡面上变化极小 ,全磷和 3个交换性阳离子则成双向梯度 ,即坡的中部含量较低 ,山顶与山脚含量较高。有机质与全氮间具有极高的相关性 ,p H与有机质含量在剖面样品上有较高的负相关 ,但在坡面样品上完全不相关 ,具有相似吸附特性的交换性钙镁间有极高的相关性 ,交换性钾亦与交换性钙镁有较好的相关性。聚类分析与排序分析结果显示 ,作为低丘陵荒坡地 ,坡面不同位置的土壤均较相似 ,但在一些位置出现养分含量上较独特的土壤 ,主要表现在一种或几种速效养分特别高 ,它们不规则地出现于一些集水区的山腰或山脚部位 ,但未出现于山顶部位 ,这些特殊养分位置可能是主导植物种类入侵的一个重要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1648 / 16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低丘红壤肥力的时空变异 [J].
孙波 ;
赵其国 ;
闾国年 .
土壤学报, 2002, (02) :190-198
[2]  
红壤生态系统研究. 王明珠,张桃林,何园球,等. 江西科技出版社 . 1993
[3]  
Resource Division in an Understory Herb Community: Responses to Temporal and Microtopographic Gradients[J] . Susan Power Bratton. &nbspThe American Naturalist . 1976 (974)
[4]  
Soil pH changes after application of plant shoot materials of faba bean and wheat[J] . Feng Yan,Sven Schubert. &nbspPlant and Soil . 2000 (1)
[5]   Effect of plant residue return on the development of surface soil pH gradients [J].
Paul, KI ;
Black, AS ;
Conyers, MK .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01, 33 (01) :75-82
[6]  
植物生态学的数量分类方法[M]. 科学出版社 , 阳含熙等 著, 1981
[7]  
中国红壤[M]. 科学出版社 , 李庆逵 主编, 1983
[8]  
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丁明懋等编著, 1996
[9]  
红壤生态系统研究[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何圆球,杨艳生主编, 1998
[10]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M]. 科学出版社 , 龚子同等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