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率对锶磷灰石多孔陶瓷骨融合能力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夏琳 [1 ]
陈德敏 [2 ]
机构
[1] 上海市宝山中心医院口腔科
[2]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生物材料测试中心
关键词
磷灰石; 生物降解; 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18.08 [生物材料学];
学科分类号
0805 ; 080501 ; 080502 ;
摘要
目的:观察孔隙率不同的锶磷灰石多孔陶瓷的骨融合能力差异。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2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动物房和动物手术室完成。2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在双侧前肢制造10mm桡骨缺损,分别植入孔隙率为50%、60%、70%的锶磷灰石多孔陶瓷(掺锶5%克分子数的羟磷灰石)作为实验组,以植入70%孔隙率的羟磷灰石多孔陶瓷作对照组。在术后3,6,12,24周处死动物,大体及X射线摄片观察新骨生成情况,取缺损两端各3mm长骨组织作组织学图像观察,24周标本作四环素荧光标记及不脱钙硬组织图像观察。结果:24只白兔中有4只死亡,后补充,进入结果分析24只。①术后3周,70%孔隙率锶磷灰石和70%孔隙率羟磷灰石多孔陶瓷的孔隙内有少量骨基质及成骨细胞,6周,70%孔隙率的锶磷灰石多孔陶瓷的成骨现象最明显,其余,70%孔隙率羟磷灰石>60%孔隙率锶磷灰石>50%孔隙率锶磷灰石。②24周荧光显示70%孔隙率锶磷灰石的荧光强度和面积最丰富。③24周硬组织图像显示锶磷灰石陶瓷随孔隙率的增高,陶瓷的降解现象明显。结论:同一孔径、孔隙率高的锶磷灰石成骨现象早,骨量丰富,24周材料降解较明显;同一孔径、同一孔隙率条件下,锶磷灰石比羟磷灰石成骨量大,生物降解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59+234 +2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钙磷类生物陶瓷结构对骨缺损治疗中生物学性能的影响 [J].
夏琳 ;
陈德敏 .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4, (03) :152-155
[2]   掺锶羟磷灰石固溶体的制备及离解度测定 [J].
陈德敏 ;
傅远飞 ;
顾国珍 ;
钱云芳 ;
顾云峰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1, (03) :278-280
[3]  
陶瓷导论.[M].(美)金格瑞(W.D.Kingery)等著;清华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组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