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外海滨典型断面悬沙通量计算

被引:14
作者
万新宁
李九发
沈焕庭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长江河口; 口外海滨; 悬沙; 通量;
D O I
10.16239/j.cnki.0468-155x.2004.06.012
中图分类号
TV148 [河口、港湾、海岸泥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长江河口的口外海滨地区是河流和海洋之间的过渡区域和长江入海泥沙扩散、堆积的主要场所 ,也是与杭州湾、江苏海域等邻近水域进行水、沙交换的过往之地。本文运用目前较为成熟和可靠的机制分解法和等面积时变网格法分别对口外海滨地区典型断面的悬沙通量进行了估算 ,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通量结果方向一致 ,量级相同。结果表明 ,长江流域来沙出口门后 ,大约 2 7%向南进入杭州湾 ,向东入海的有 2 0 %左右 ,还有 9%左右的泥沙向北进入江苏海域 ,剩余的大约 4 4 %的泥沙在水下三角洲地区沉积下来。就各输沙项而言 ,平流作用输沙贡献最大 ,潮泵作用输沙量次之 ,垂向净环流和垂向潮振荡切变项的相对贡献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长江河口横沙小港泥沙浓度的观测及研究 [J].
朱建荣 ;
薛元忠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68-73
[2]   长江口南汇咀近岸水域泥沙输移途径 [J].
陈吉余 ;
陈沈良 ;
丁平兴 ;
杨世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2) :166-172
[3]   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研究 [J].
沈焕庭 ;
贺松林 ;
潘定安 ;
李九发 .
地理学报, 1992, (05) :472-479
[4]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粘性泥沙的数量与输移 [J].
林承坤 .
地理学报, 1992, (02) :108-118
[5]   长江河口南汇潮滩泥沙输移规律探讨 [J].
李九发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0, (01) :75-82
[6]  
长江口泥沙的数量与输移[J]. 林承坤.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 1988(01)
[7]   长江口南港环流及悬移物质输运的计算分析 [J].
王康墡 ;
苏纪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7, (05) :627-637
[8]   长江河口悬沙输移特性 [J].
沈焕庭 ;
李九发 ;
朱慧芳 ;
周福根 .
泥沙研究, 1986, (01) :1-13
[9]   长江口悬浮体的运移格局及其沉积过程 [J].
张立人 ;
谢钦春 .
东海海洋, 1984, (03) :36-44
[10]   长江口悬沙及其运移附视频 [J].
张志忠 ;
徐志刚 .
海洋科学, 1983, (05)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