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北塬黄土剖面的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2
作者
康建成
机构
[1] 兰州大学地理系
关键词
粒度; 特征; 组份; 古气候; 黄土;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1990.01.01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临夏北塬黄土剖面样品的粒度分析表明,平均位在5.80~7.71φ令之间,分选系数为2.35~3.23,分选很差,偏态值为0.432~0.747,峰态值为0.7~1.3.参数散点图反映出随颗粒平均粒径减小,分选变差,偏态、峰态值减小,参数点趋于集中.颗粒分布有三个粒度组份,界线、含量、集中度分别为:组份Ⅰ:3~5.5φ,26~58%,59°~76.8°;组份Ⅱ:4.35~9φ,17.5~48%,16.5°~30.6°;组份Ⅲ:>6.8φ(或7.5φ),16~43%,3.6°~18.6°.不同的组份对应于不同的搬运、沉积过程.组份比在反映环境变化上有一定意义.最后,从岩性变化、粒度分布讨论了本区的气候旋迥.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黄土研究的新进展.[M].王永火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2]  
黄土与环境.[M].刘东生等 著.科学出版社.1985,
[3]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M].王永焱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
[4]  
中国沙漠概论.[M].朱震达;吴正;刘恕等 著.科学出版社.1980,
[5]  
黄土的物质成分和结构.[M].刘东升等著;.科学出版社.1966,
[6]  
中国的黄土堆积.[M].刘东生等著;.科学出版社.1965,
[7]  
黄河中游黄土.[M].刘东生等著;.科学出版社.1964,
[8]  
马兰黄土的热释光年龄.[J].李虎侯.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6, 12
[9]   我国历史时期以来降尘的天气气候学初步分析 [J].
张德二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4, (03) :278-288
[10]   历史时期“雨土”现象剖析 [J].
张德二 .
科学通报 , 1982, (05) :29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