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叠纪放射虫Follicucullus bipartitus-F.charveti组合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6
作者
王玉净,李家骧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广西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放射虫,Follicucullus bipartitus-F.charveti组合带,二叠纪,广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5.811.3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二叠纪丑中虫科放射虫中有一类顶锥部分向腹边弯曲的放射虫,Ishiga称为Follicucullusbipartitus-F.charveti组合带,由于其形状奇特,层位稳定,已成为二叠纪较好的标准带化石,并与类Lepidolinakumaensis带对比。目前这类化石仅在东南亚地区的西南日本、菲律宾巴拉望地区和中国广西钦州地区发现表明,这些地区的放射虫当时很可能是在同一个洋盆中沉积的,只是由于它们各自的沉积历史不一样,以及后来的板块活动,造成了原始块体的离散、飘移,形成目前这种分布格局。这个放射虫动物群包括6科11属21种(比较种、未定种),其中有新种1个。这个动物群的时代要早于晚二叠世。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12+281-283
页数:1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