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效果评估

被引:1
作者
岛屿
宋秋实
陈思礼
机构
[1] 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艾滋病预防; 知识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93 [卫生宣传教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调查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教育效果。[方法]在中南民族大学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少数民族大学生逐步树立、强化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掌握知识并改变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结果]教育后少数民族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明显提高,平均知晓率由教育前的70.36%上升到95.78%;对预防艾滋病持积极态度的学生比例由43.6%上升到74.8%。[结论]在少数民族大学开展此类行为教育活动可以有效的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形成正确态度及掌握相关技能。
引用
收藏
页码:4487 / 4489+4491 +449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全球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 [J].
史灵梅 ;
肖武 .
旅行医学科学, 2008, 14 (04) :1-4
[2]   MSM持续安全性行为挑战“行为改变交流”模式 [J].
王曙光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8, (04) :348-350
[3]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潘晓红 ;
杨介者 ;
徐云 ;
邹艳 ;
陈钢 ;
陈坤 .
中国学校卫生, 2008, (08) :701-703
[4]   少数民族大学生艾滋病KAP现状调查 [J].
熊翠欢 ;
罗晓林 .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8, (03) :16-18
[5]   艾滋病流行对卫生监督的挑战 [J].
陈静 ;
裴红生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08) :990-992
[6]   行为改变理论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J].
王媛媛 ;
王燕 ;
张敬旭 .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7, (02) :79-81
[7]   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流行的趋势、特点及对策 [J].
郝必斯高娃 .
罕少疾病杂志, 2007, (01) :30-32
[8]  
艾滋病行为干预中四种社会心理行为改变理论[J]. 黄运坤.柳州医学. 2006(04)
[9]  
艾滋病行为干预中四种社会心理行为改变理论[J]. 黄运坤.柳州医学. 2006 (04)
[10]   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调查及健康教育对策 [J].
孙建萍 ;
孙建红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6, (06) :645-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