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高原高产小麦的产量形成特点

被引:2
作者
路季梅
李亚
俞炳杲
宋令荣
程在全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滇中高原;高产品种;小麦;产量形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滇中小麦高产田块的单产达10~12t/hm2,其产量结构为:公顷穗数525~690万,每穗粒数40~52粒,千粒重40~50g。滇中小麦生长季处于高原干季,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温适中,夜温低,日较差大,有利于小麦的光合生产和物质积累,促进产量器官的形成和群体的协调发展。秋冬晴暖,麦苗无越冬过程,苗期的光温有效性高,分蘖早生快发,叶蘖生长出现n-2的超同伸现象。分蘖高峰持续期长,分蘖成穗率高。拔节孕穗期长,幼穗分化充分,有利于壮秆大穗的形成。抽穗灌浆期长,不出现30℃以上的逼熟高温,叶片功能期长,叶面积指数大,灌浆速率高,籽粒饱满。干旱是制约小麦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效的灌溉是实现高产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滇中高原小麦分蘖的特点 [J].
李亚 ;
路季梅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3) :117-119
[2]   滇中高原光温对小麦光合作用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J].
程在全 ;
宋令荣 ;
陈利 ;
田玉仙 ;
路季梅 ;
俞炳杲 .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01) :25-30
[3]   南京自然温光条件对小麦幼穗发育进程的影响 [J].
路季梅 ;
张国泰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2, (04) :19-25
[4]   不同密度条件下小麦光合能力的研究附视频 [J].
董树亭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86, (04) :9-16
[5]   主要农作物光合特性解析与在生产上的应用 Ⅲ.小麦不同生育阶段限制光合能力的主要环境因素 [J].
焦德茂 .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12) :17-19
[6]   宁麦3号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分蘖幼穗的发育特性 [J].
黄德明 ;
俞仲林 ;
路季梅 ;
江华山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3, (02) :9-21
[7]   千斤小麦光合产物的积累、分配和运转 [J].
郭绍铮 ;
陈秀瑾 ;
林凡 ;
黄玉鸾 ;
王旻 .
江苏农业科学, 1981, (01) :8-13+25
[8]   丽江坝高产小麦的群体表现 [J].
黄增海 .
云南农业科技, 1980, (05) :12-17
[9]   云南省高产小麦的合理群体结构 [J].
杨昌寿 ;
刘基一 ;
徐俊萍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79, (03) :17-22
[10]  
云南省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M]. 气象出版社 , 王宇等编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