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虹鳟鱼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8
作者
徐伯亥
李伟
葛蕊芳
马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 山西省虹鳟鱼试验场 武汉
[3] 武汉
[4] 朔县
关键词
虹鳟; 病原细菌; 大肠埃希氏菌; 动物流行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8年,山西省虹鳟鱼试验场的二龄虹鳟发生一种流行病,病鱼典型症状为:体色发黑,鳃丝苍白或粉红,肛门及有的鳍条充血,内脏肠、肝、脾等充血和出血。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状,0.9—1.2×2.3—4.5μm,周鞭毛、能运动,周身还有菌毛(Pili)。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氧化酶阴性;葡萄糖发酵并产气,甲基红和靛基质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产生尿素酶,苯丙氨酸脱氨酶和硫化氢:不利用丙二酸钠;不液化明胶;在KCN培养基和枸橼酸盐琼脂上不生长;发酵蔗糖、麦芽糖、甘露醇、水杨苷、山梨醇、阿拉伯糖、棉子糖;不发酵卫矛醇、侧金盏花醇、肌醇、乳糖,纤维二糖、α-甲基-D葡萄糖苷;微发酵木糖和鼠李糖;赖氨酸脱羧酶和精氨酸双水解酶反应阳性;鸟氨酸脱羧酶阴性;该菌DNA中G+Cmol%为51.04(Tm)。据上所述,该菌属于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其特性和对鱼的致病性不同于以前所报道的肠杆菌科中的鱼类致病菌。
引用
收藏
页码:309 / 317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