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地震液化泄水成因,不是“渗流管”构造

被引:13
作者
乔秀夫
宋天锐
李海兵
不详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大林子组; 地震成因; 液化碳酸盐岩脉; 元古宙地层; 地震液化; 软沉积物; 干裂纹; 泥质; 同沉积断层; 泄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9 [各类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正>本文第一作者最早提出大林子组为萨布哈环境含盐沉积[1],之后宋天锐对大林子组萨布哈环境作了系统研究,李海兵对其中直立的泥质脉进行了地震成因解释[2].孟祥化等人《下寒武统大林子组溶解蒸发岩系旋回层序及渗流构造成因》一文(以下简称《孟文》)对大林子组环境研究与我们早在1986及1996研究结论一致,是一重复性研究.我们将大林子组下部具鱼骨状交错层的砂岩解释为潮下带(文献[2]59~69页),而《孟文》解释为陆相.主要分歧点在于《孟文》
引用
收藏
页码:1118 / 112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古郯庐带沧浪铺阶地震事件、层序及构造意义 [J].
乔秀夫 ;
高林志 ;
彭阳 ;
李海兵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1) :911-918
[2]   大连上震旦统地震灾变事件研究 [J].
彭阳 ;
杨天南 ;
乔秀夫 ;
李典志 ;
王国桢 ;
杨中柱 ;
杨小波 .
地质学报, 2001, (02) :221-227+292
[3]   滇中中元古代昆阳群的地震事件沉积及其地质意义 [J].
杜远生 ;
张传恒 ;
韩欣 ;
顾松竹 ;
林文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4) :283-289
[4]   辽西蓟县系雾迷山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J].
单学东 ;
刘文海 ;
潘明臣 ;
付民秋 ;
王岩 .
辽宁地质, 2000, (04) :267-270
[5]   徐宿地区震旦纪地质事件及其成因讨论附视频 [J].
潘国强 ;
刘家润 ;
孔庆友 ;
吴俊奇 ;
张庆龙 ;
曾家湖 ;
刘道忠 .
高校地质学报, 2000, (04) :566-575
[6]   燕山中元古代裂谷早期同沉积断裂活动及其对事件沉积的影响 [J].
和政军 ;
宋天锐 ;
丁孝忠 ;
张巧大 ;
孟祥化 ;
葛明 .
古地理学报, 2000, (03) :83-91
[7]   华北中新元古代及早古生代地震灾变事件及与Rodinia的关系 [J].
乔秀夫 ;
高林志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16) :1753-1758
[8]   吉南地区晚震旦世震积岩特征 [J].
周晓东 ;
陈跃军 .
吉林地质, 1998, (04) :25-30
[9]   内蒙古腮林忽洞群综合地层和白云鄂博矿床赋矿微晶丘 [J].
乔秀夫 ;
高林志 ;
彭阳 ;
章雨旭 .
地质学报, 1997, (03) :202-211+290
[10]   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 [J].
乔秀夫 ;
宋天锐 ;
高林志 ;
彭阳 ;
李海兵 ;
高劢 ;
宋彪 ;
张巧大 .
地质学报, 1994, (01) :16-3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