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滩海区沙一段下部水力破裂特征模拟实验

被引:9
作者
马锋 [1 ]
刘立 [2 ]
钟建华 [1 ]
马瑞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信息学院
[2]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大港滩海区; 沙一段; 水力破裂; 压实作用; 岩石学特征; 物理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大港滩海区沙一段下部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识别出水力破裂角砾、砂岩脉、水力破裂裂缝及活化同沉积裂缝4种水力破裂作用产物,水力破裂角砾之间具有可拼合性,脉体具有明显流体作用痕迹;本区水力破裂发生于欠压实带周围的“壳”中。利用三轴实验系统,对泥晶灰岩(泥质粉砂岩)—砂岩复合试件进行了水力破裂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模拟超压系统“壳”的低渗透岩石—泥晶灰岩(粉砂质泥岩)发生了破裂,而模拟超压系统“欠压实带”的高渗透砂岩却未发生破裂。该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和水力破裂裂缝露头特征具有明显的可比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4+69 +6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非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 [J].
郭璇 ;
钟建华 ;
徐小林 ;
马在平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6-11+137
[2]   罗茨-武定地区昆阳群下四组地层水力破裂产物及其形成条件 [J].
李志伟 ;
钱祥贵 ;
田敏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0, (S1) :67-75
[3]   中国含油气盆地中的超压体系 [J].
张启明 ;
董伟良 .
石油学报, 2000, (06) :1-11+127
[4]   湘黔交界中—下寒武统角砾化白云岩的动力学成因 [J].
秦松贤 ;
杨家■ ;
孟德保 ;
林启祥 ;
龚淑云 ;
王尚彦 .
地质科技情报, 1999, (03) :16-20
[5]   东天山博格达裂谷发现大规模层间水力断裂系统 [J].
汪劲草 ;
王建业 ;
王正云 ;
耿文辉 ;
肖龙 .
地球科学进展, 1998, (04) :86-89
[6]   压实盆地自然水力破裂及其动力学 [J].
张小莉 ;
冯乔 ;
李文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2) :30-37
[7]   沉积盆地沉积物天然水力压裂理论及意义 [J].
梅廉夫 ;
徐思煌 .
地质科技情报, 1997, (01) :41-47
[8]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泥岩异常高压与裂缝的关系 [J].
李捷,王海云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6, (02) :138-145
[9]   泥岩异常高压带油气的生成排出特征与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形成 [J].
高瑞祺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84, (01) :160-167
[10]  
Clastic dykes in over-consolidated tills:Evidence for subglacial hydrofracturing at kil-liney Bay,eastern Ireland. Rijsdijk K F,Owen G,Warren W P,et al. Sedimentary Geology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