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 条
1996-2014年南宁市HIV感染时空聚集性研究
被引:6
作者:
徐斌
[1
]
姚敏
[2
]
陈世海
[3
]
唐咸艳
[4
]
机构:
[1] 南宁市卫生信息中心
[2] 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南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4]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地理信息系统;
扫描统计量;
时空聚集;
D O I:
10.13419/j.cnki.aids.2017.04.07
中图分类号: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测1996-2014年南宁市乡镇/街道办事处尺度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时空聚集性,为南宁市HIV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从乡镇/街道办事处尺度上,对1996-2014年南宁市HIV新发报告率用泊松模型的时空扫描统计量进行小尺度时空聚集性探测,并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探测结果的可视化。结果 1996-2014年,南宁市HIV感染共存在5个有统计学意义的高发性时空聚集区。其中一级聚集区为宾阳县宾州镇,始于1999年,止于2002年[对数似然比(LLR)=119.02,相对危险度(RR)=7.08,P<0.001];次级聚集区分别包括:1)以良庆区那马镇为中心,共28个乡镇/街道,聚集于2003-2008年的次级聚集区Ⅰ(LLR=63.04,RR=1.35,P<0.001);2)以横县甘棠镇为中心,共14个乡镇,聚集于2013-2014年的次级聚集区Ⅱ(LLR=51.65,RR=1.71,P<0.001);3)以马山县周鹿镇为中心,共47个乡镇,聚集于2010-2014年的次级聚集区Ⅲ(LLR=43.82,RR=1.21,P<0.001);4)以横县横州镇为中心,共2个乡镇,聚集于2000-2007年的次级聚集区Ⅳ(LLR=35.18,RR=1.75,P<0.001)。结论时空扫描统计量可以较好地揭示南宁HIV感染的时空聚集性,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HIV时空高发聚集区的防控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296 / 298+302
+302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