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杂交稻模式组合的形态学优势分析

被引:14
作者
邓启云
袁隆平
蔡义东
陈立云
机构
[1]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湖南农业大学
[3]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长沙
[4] 湖南长沙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模式组合; 形态学优势;
D O I
10.16213/j.cnki.scjas.2005.05.003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超级杂交稻模式组合培矮64S/E32为主要材料、以三系高产杂交稻汕优63为对照,对冠层形态性状及其群体动态和光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模式组合具有以下形态学优势:①上3叶叶面积较大,叶片基角、披垂角较小;②上3叶卷叶指数较高,有利于叶片直立和改良群体内部光分布;③晴天,群体下层叶片处于光补偿点之上的时间比对照多7个多小时,有利于延长群体下层叶片的光合功能期;④群体消光系数小,可以容纳较大有效叶面积,理论最适叶面积系数比对照高66.2%。模式组合的优良形态有利于改良群体内部光分布,提高群体光合速率,增加群体“源”的供应能力。对模式组合的株叶形基础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J].
袁隆平 .
杂交水稻, 1997, (06) :4-9
[2]   水稻叶片基角、开张角和披垂度的同时测定方法 [J].
徐正进 ;
董克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1, (02) :185-187
[3]  
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温福等编著, 1995
[4]  
水稻株型改良的理论与实践[M]. 贵州科技出版社 , 沈福成,刘传秀编著, 1990
[5]  
水稻生理[M]. 科学出版社 , 潘瑞炽 主编,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