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地泥炭分布、沉积速率与全新世气候变化

被引:29
作者
赵红艳
冷雪天
王升忠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
[2] 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 吉林长春
[3] 吉林长春
关键词
泥炭; 气候变化; 长白山地;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2.05.001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本文阐述了长白山地泥炭分布规律 ,计算了泥炭厚度累积速率和碳累积速率。早全新世泥炭仅在南部局地沉积 ,速率较小 ,中全新世沉积普遍 ,速率最大 ,晚全新世继续沉积 ,速率较大 ;相应地 ,气候上早全新世开始转暖 ,偏凉 ,中全新世温暖湿润 ,晚全新世偏冷、偏湿。这一结论与孢粉分析、同位素和泥炭地层分析结果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513 / 5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吉林省敦化地区泥炭成矿类型及性质 [J].
赵红艳 ;
王升忠 ;
何春光 .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93-96
[2]   中国典型泥炭区现代植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在古环境研究中的意义 [J].
林庆华 ;
洪业汤 ;
朱咏煊 ;
董丽敏 ;
王羽 ;
冷雪天 ;
李汉鼎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2) :93-97
[3]   太阳辐射驱动气候变化的泥炭氧同位素证据 [J].
洪业汤 ;
刘东生 ;
姜洪波 ;
L.Zhou ;
J.Beer ;
朱泳煊 ;
冷雪天 ;
李汉鼎 ;
秦小光 ;
洪冰 ;
王羽 ;
林庆华 ;
曾毅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6) :527-531
[4]   中国全新世气候演变研究的进展 [J].
温孝胜 ;
彭子成 ;
赵焕庭 .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3) :3-5
[5]   草本泥炭形成的生物环境机制 [J].
白光润 ;
王升忠 ;
冷雪天 ;
白艳 .
地理学报, 1999, (03) :57-64
[6]   吉林金川泥炭纤维素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序列与东北季风区五千多年来的环境变迁 [J].
王志国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8, (01) :54-56
[7]   近5ka温度的金川泥炭δ18O记录 [J].
洪业汤 ;
姜洪波 ;
陶发祥 ;
洪冰 ;
曾毅强 ;
李汉鼎 ;
冷雪夭 ;
T.W.D.Edwards ;
W.M.Buhay ;
R.J.Elgood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6) :525-530
[8]   泥炭档案气候变化重建的定量模型 [J].
陶发祥 ;
洪业汤 ;
李汉鼎 ;
冷雪天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7, (02) :25-29
[9]   中国东北泥炭地球化学工作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J].
刘广深,陶发祥,洪业汤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6, (03) :198-200
[10]   泥炭地对全球变化的贡献及对全球变化信息的自然记录 [J].
陶发祥,洪业汤,李汉鼎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 1995, (02) :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