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32
作者
何学军
齐德生
机构
[1] 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毒性; 雌激素;
D O I
10.15906/j.cnki.cn11-2975/s.2006.10.002
中图分类号
S856.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具有雌激素样生物活性的真菌毒素。主要影响动物繁殖机能,导致动物繁殖机能紊乱。最近研究表明,玉米赤霉烯酮还具有免疫毒性、肝毒性、遗传毒性,对肿瘤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 / 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与繁殖障碍 [J].
肖治军 .
中国畜牧兽医, 2005, (02) :45-46
[2]   镰刀菌及玉米赤霉烯酮对家畜繁殖性能的影响及防制 [J].
张丁华 ;
王艳丰 .
辽宁畜牧兽医, 2004, (07) :11-12
[3]   猪赤霉烯酮中毒的初步调查 [J].
侯德明 .
四川畜牧兽医, 2002, (05) :28-28
[4]   玉米赤霉烯酮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影响 [J].
孙美乐 ;
阚文宏 ;
孟宪清 ;
朱大岭 ;
王博文 ;
冯万青 .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1997, (02) :69-70+128
[5]  
食品卫生工作手册[M].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郑鹏然, 1985
[6]  
Neonatal exposure to zearalenone causes persistent anovulatory estrus in the rat[J] . Susumu Kumagai,Tsutomu Shimizu.Archiv für Toxikologie . 1982 (3)
[7]  
Stability of Zearalenone during extrusion of corn gritz .2 Ryu D,Hanna M.A,Bullerman L.B.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