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声的存在及其基本生物效应和研究意义

被引:50
作者
陈景藻
机构
[1]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理疗学与康复医学教研室
关键词
次声; 生物学作用; 作用效应; 心脏; 可听声; 次声作用; 次声频率; 生物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68 [物理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1011 ;
摘要
当今认为:频率为0.0001Hz~20Hz的声波即次声。它的产生和声波相同,都是由于物质(或物体)的机械性振动。次声在本质上与可听声和超声没有区别,但当声频处于次声频率范围内时,可呈现一些新的特性,例如:已知声在空气中传播时频率高,衰减大,热传导和粘滞吸收效应与频率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 / 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次声的产生及生物学效应 [J].
陈景藻 .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1999, (01) :9-14
[2]   次声作用后大鼠皮质和海马HSP70表达的实验研究 [J].
袁华 ;
陈景藻 ;
李玲 .
解放军医学杂志, 1998, (06) :75-76
[3]   次声刺激诱导大鼠听中枢FOS表达 [J].
邢晓辉 ;
贾克勇 ;
陈景藻 .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8, (05) :5-6
[4]   不同声强8Hz次声对小鼠学习能力的影响 [J].
王斌 ;
陈景藻 ;
易南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7, (05) :46-49
[5]   次声对人血压和脉搏的影响 [J].
田时秀,李金锡,胡冰 .
声学学报, 1996, (03) :254-258
[6]   次声对动物生物效应的研究 [J].
赵乃坤 ;
杜维霞 ;
刘秀敏 ;
赵树卿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1993, (06) :20-22+66-67
[7]  
声学手册[M]. 科学出版社 , 马大酞,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