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浅谈2003年消费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廉毅锐
机构
[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
消费文化; 文化编码; 示差; 摆设; 文化生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05 [建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有相当影响的价值观,产生于二战之后的西方国家。20世纪6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消费主义带有了个性化的选择特征,符号化、象征化成为了消费文化的突出表现。符号价值与符号价值的映射被媒体对应编码,商品不再只是以实物状态表现,使得现今的消费有了复杂的寓意和暗示;在中国,消费主义也进入了建筑领域。不止于广告媒体和楼书的语言宣传,编码的能指范围深入建筑设计领域。过度追求奢华,强调外形的震撼力,去文脉的新文化主张,提供戏剧化的复古主义和欧陆生活欲望的设计,成为中国建筑在2003年迎合消费文化的一个响应动作,一再反复。在消费文化给建筑的积极影响一面之外,其痴迷于表达差异的特点对于城市文化多样性和真实性也有着消极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城市特色危机与城市建筑风貌的自组织机制.[D].侯正华.清华大学.2003, 02
[2]   可持续消费:对消费主义的批判 [J].
倪瑞华 .
理论月刊 , 2003, (05) :120-121
[3]   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辨析 [J].
王玉德 .
生态文化, 2003, (01) :6-7
[4]   中国消费主义解析 [J].
俞海山 .
社会, 2003, (02) :25-27
[5]  
建筑与个性.[M].(美)克里斯·亚伯(ChrisAbel)著;张磊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  
消费文化.[M].(英)西莉亚·卢瑞(CeliaLury)原著;张萍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  
消费社会.[M].[法]让·波德里亚 原著;刘成富;全志钢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  
文明的生态学透视.[M].周鸿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