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缘和陆内前陆盆地主要特征及含油气性研究

被引:26
作者
金之钧
汤良杰
杨明慧
王清晨
机构
[1]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陆缘前陆盆地; 陆内前陆盆地; 地质特征; 含油气性; 划分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依据前陆盆地的发展演化、剖面结构、层序关系和生储盖组合特点 ,将前陆盆地划分为陆缘前陆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两大类 ,其中陆缘前陆盆地包括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 1)从盆地构造演化上看 ,陆缘前陆盆地经历了裂谷被动边缘或弧后裂谷阶段 ,陆内前陆盆地则缺乏这一阶段 ;( 2 )从盆地层序结构上看 ,陆缘前陆盆地下伏海相被动大陆边缘层序或弧后裂谷层序 ,陆内前陆盆地一般缺失海相层序 ;( 3 )从成因机制上看 ,陆缘前陆盆地与碰撞造山或弧后造山作用有关 ,陆内前陆盆地则主要与造山期后碰撞带再旋回活动有关 ;( 4 )从烃源岩发育特征上看 ,陆缘前陆盆地发育海相和陆相烃源岩 ,陆内前陆盆地主要形成陆相烃源岩。由此可见 ,这两类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含油气性有明显区别。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18 +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的构造特征与成因
    卢华复
    陈楚铭
    刘志宏
    贾东
    王国强
    贾承造
    [J]. 石油学报, 2000, (03) : 18 - 24+108
  • [2] 中国中西部类前陆盆地特征及含油气性
    杨明慧
    刘池洋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 46 - 49
  • [3] 新疆阿瓦提陆内前陆盆地
    田作基,罗志立,罗蛰潭,彭大钧,于汇津,宋建国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04) : 282 - 286
  • [4] 含油气盆地地球动力学模式
    陈发景
    汪新文
    [J]. 地质论评, 1996, (04) : 304 - 310
  • [5] 前陆盆地类型及褶皱-冲断层样式
    刘和甫
    [J]. 地学前缘, 1995, (03) : 59 - 63+67+65-68
  • [6] C-俯冲带及对中国中西部造山带形成的作用
    罗志立,宋鸿彪,赵锡奎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2) : 1 - 7+97
  • [7] 天山两侧前陆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刘和甫
    梁慧社
    蔡立国
    夏义平
    刘立群
    [J]. 地球科学, 1994, (06) : 727 - 741
  • [8] 青藏高原岩石圈现今变动与动力学.[M].马宗晋等主编;.地震出版社.2001,
  • [9] 天山活动构造.[M].邓起东等著;.地震出版社.2000,
  • [10] 前陆盆地分析.[M].何登发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