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肠上皮化生的类型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被引:11
作者
:
雷道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病理解剖教研室
雷道年
虞积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病理解剖教研室
虞积耀
机构
:
[1]
北京医科大学病理解剖教研室
[2]
海军总医院病理科
来源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1985年
/ 04期
关键词
:
肠化生;
胃癌发生;
肠型胃癌;
不典型增生;
异型增生;
肠上皮化生;
粘膜;
生物膜;
杯状细胞;
D O I
:
10.13315/j.cnki.cjcep.1985.04.017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生),是一种后天性病变,常出现于胃的各种良性及恶性病,尤多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近廿年来,各国学者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同位素自显影等方法,对肠化生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探讨肠化生的类型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一、肠化生的来源早期的肠化生见于粘膜浅层。化生细胞来自腺颈部的未分化细胞。腺颈部是胃粘膜各型上皮的起源部,在生理性再生、修复以及各种粘膜病的增生中,新生的上皮细胞均来源于该部。在胚胎早期,内胚层发育成原始消化管,并进一步分化为消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