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资历框架研究

被引:58
作者
陈丽
郑勤华
谢浩
沈欣忆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资历框架; 基础制度; 国际经验; 实践现状; 终身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本质是制度创新,核心任务是建立一套鼓励终身学习、支持终身学习的制度,其中资历框架是最基础的制度,只有以资历框架为基础,其他制度才能逐步建立起来。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系统完整的国家层面的资历框架,虽对资历框架建设作了政策准备,但颁布的政策主要提出继续教育的学分累积与转换制度的重要性,并未明确资历框架的核心制度、运作机制、管理模式、实施主体等;国内关于资历框架的研究主要是国外经验介绍以及对资历框架中关键制度"学分银行"的探索,而对资历架构整体的认识及其对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资历框架相关实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但实践探索的范围还非常有限,尚未形成完善的学习成果认证机制和组织机构,无法从根本上构建完整的"学分转换体系"。从国际经验看,建立资历框架也是破解当前我国终身教育的制度瓶颈,切实推进我国终身教育实践的关键。资历框架的建立应列为重点工程尽快开展,立法和质量保证是资历框架顺利实施的法律保障和质量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2]   终身学习与“学分银行”的教育管理模式 [J].
郝克明 .
开放教育研究, 2012, 18 (01) :12-15
[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 [J].
林健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04) :21-29
[4]   南非国家资格框架的发展与改革 [J].
李建忠 .
比较教育研究, 2010, 32 (04) :18-21+27
[6]   教育资历框架的比较与思考 [J].
董秀华 .
教育发展研究, 2009, (03) :46-49
[7]   浅析我国“学分银行”推行的困难与障碍 [J].
邓澳利 .
职业教育研究, 2007, (11) :119-120
[8]   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系统观与评估方法 [J].
陈祎 ;
陈丽 ;
殷丙山 .
中国电化教育, 2002, (12) :55-59
[9]  
The 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in South Africa and "out-of-School Youth":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J] . Madumetja Kgob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Internationale Zeitschrift fr Erziehungswissenschaft/ Revue inter . 199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