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路径及应对策略

被引:10
作者
孙琦琰
机构
[1]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关键词
网络流言; 辅导员; 大学生; 传播路径; 应对策略;
D O I
10.16075/j.cnki.cn31-1220/g4.2015.01.019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当代大学生面临网络流言滋生和加速蔓延的环境,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网络流言的传播过程中。网络流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路径为:大学生的"媒介化生存"和技术优势造就了接触网络流言的多元渠道,"对话"和"关注"是大学生获取网络流言的主要方式,大学生对网络流言内容的兴趣点取决于话题的公共性和相关性,线上线下关联互动构成大学生网络流言传播的主要模式,以"转发"为主要表征的传播行为背后隐藏着态度的多种可能。社会参与意识强烈与公民责任缺失的矛盾、独立思辨能力与盲目从众心理的博弈、理性诉求表达与感性应激心态的交织是大学生参与网络流言传播的内在动因。高校辅导员要转变思路,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引导,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高校网络谣言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J].
邢丹 ;
华亮 .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3, (12) :111-113+169
[2]   网络谣言在青年中的传播机制及规避策略 [J].
于东山 .
中国青年研究, 2013, (11) :87-91
[3]   防范网络谣言及其社会风险的法律思考 [J].
黄培光 .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4) :47-50
[4]   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流言的特征 [J].
刘海龙 .
新闻与写作, 2012, (05) :20-23
[5]   网络流言传播的心理分析 [J].
单松涛 .
新闻传播, 2012, (04) :252-253
[6]   网络语境下的情感与理智——以网上抵制“家乐福”事件为例 [J].
陈力丹 ;
吴薇 .
信息网络安全, 2008, (06) :20-22
[7]   网络流言与危机传播控制模式 [J].
田大宪 .
国际新闻界, 2007, (08) :55-58
[8]  
媒体:网络流言的演播场?[J]. 宋双峰. 今传媒. 2006(10)
[9]  
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谣言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周裕琼, 2012
[10]  
流言[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蔡静,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