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生物配体模型(t-BLM)初探:镁离子降低铜离子对小麦根的毒性

被引:13
作者
罗小三
李连祯
周东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陆地生物配体模型(t-BLM); 土壤重金属; 毒性预测; 生物有效性; 小麦根伸长抑制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生物配体模型(BLM)同时考虑了水中金属离子的化学形态以及阳离子与金属离子在生物配体(BL)上的竞争对其毒性的影响,能成功预测水体金属的生物毒性/有效性.最近,BLM呈现出向土壤环境中拓展的趋势,发展能预测重金属对土壤生物毒性的陆地生物配体模型(t-BLM)正成为最新的国际研究热点.论文模拟土壤溶液,以土壤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Mg2+为例,通过单因素浓度控制-恒pH营养液培养-陆生植物根伸长抑制试验,定量探讨了不同浓度Mg2+存在下,铜离子(Cu2+)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根的毒性.结果表明,Mg2+浓度升高显著减弱了Cu2+对小麦根的毒性,即呈现出保护效应.证实陆地生态系统中也存在阳离子对重金属植物毒性的保护效应,支持了BLM中阳离子和重金属离子在生物配体上存在竞争结合的假设,即BLM概念适用于陆生植物.定量分析表明,小麦根生长抑制的毒性效应指标EC50(以自由铜离子活度表示)与自由镁离子活度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为:pEC50(Cu2+)=-0.36(Mg2+)+6.47(r2=0.9976),Mg2+对Cu2+毒性的影响强度可以通过该方程进行预测.论文积累了重金属铜对典型陆生受试植物小麦的毒性数据,探讨了t-BLM的构建方法学,并为其发展提供了思路.联合了土壤理化性质、金属形态及生物积累和毒性效应的t-BLM,将提供一个环境风险评价和制定土壤质量标准的新工具.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Effects of water chemistry 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metals in sediment to Hyalella azteca:: Implications for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J].
Nowierski, M ;
Dixon, DG ;
Borgmann, U .
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05, 49 (03) :322-332
[2]   环境中金属生物有效性的预测模型——生物配体模型研究进展 [J].
王学东 ;
马义兵 ;
华珞 ;
韦东普 ;
李波 .
生态毒理学报 , 2006, (03) :193-202
[3]   关于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研究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J].
陈怀满 ;
郑春荣 ;
周东美 ;
王慎强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6) :1244-1245
[4]  
水环境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预测模型.[J].黄圣彪;王子健.上海环境科学.2002, 01
[5]  
水环境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预测模型.[J].黄圣彪;王子健.上海环境科学.200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