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型气的形成机理及其源岩生烃潜力恢复

被引:16
作者
熊永强
耿安松
张海祖
刘金钟
李忠惠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四川省地调院物探所
关键词
油型气; 生烃潜力; 有机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油型气在我国大中型气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对其形成机理以及源岩生烃潜力恢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笔者利用动力学模拟实验的结果 ,对热解产物中不同组分产率的变化进行了定量的描述 ,研究结果表明 ,油型气主要是高演化阶段重烃、轻烃类组分进一步裂解的产物 ,这一部分远远大于直接由干酪根裂解所形成的气体。因此 ,在油型气的勘探实践中 ,找寻古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残余干酪根的变化特征揭示高过成熟油型气烃源岩的有机碳恢复系数为 1.4~ 2 .5 ,具体取值受早期排烃效率的控制。排烃率越高 ,则有机碳恢复系数越大 ,但根据模拟实验结果确定最大为 2 .5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3+2 +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干酪根二次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研究
    熊永强
    耿安松
    王云鹏
    刘德汉
    贾蓉芬
    申家贵
    肖贤明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4) : 315 - 320
  • [2] 碳酸盐岩生烃与长庆气田气源[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夏新宇著, 2000
  • [3] Carbon isot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late methane. Lorant F, Behar 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Organic Geochemistry, Nancy, France, Sept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