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到他者的主体间性转换——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性理论走向

被引:30
作者
孙庆斌
机构
[1] 黑龙江大学
关键词
主体间性; 自我; 他者; 责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5 [欧洲哲学];
学科分类号
010103 ;
摘要
"自我与他者"的关系问题应该在主体间性的研究视域之内。主体间性问题就是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之内逐步消减"我思"的优越性,承认他人存在的意义,寻找"自我与他者"之间理想的关系样态。对"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探讨经历了从自我走向他者的过程:以胡塞尔为代表的主体间性理论主要是反思主体的"唯我论"倾向;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主体间性理论关注的是主体之间话语沟通的伦理价值取向;而勒维纳斯关于他者的理论则明确了他者的绝对差异性,指出伦理关系是主体间的奠基性关系,阐释了伦理学是第一哲学的立场。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塔木德四讲.[M].(法)埃马纽埃尔·勒维纳斯(EmmanuelLevinas)著;关宝艳译;.商务印书馆.2002,
[2]  
胡塞尔选集.[M].(德)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Husserl)著;倪梁康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7,
[3]  
海德格尔选集.[M].(德)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