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环境下的新闻“去专业化”研究——基于2018与2012年我国报纸新闻的比较内容分析

被引:13
作者
王海燕 [1 ]
刘湘 [2 ]
机构
[1]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
新闻专业主义; 去专业化; 客观性; 公共性; 数字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12 [新闻采访和报道];
学科分类号
050301 ;
摘要
本文通过对2018和2012年我国十份报纸共1584篇抽样新闻进行对比性内容分析,旨在探究数字化环境下我国纸媒新闻业的专业化状况。分析结果显示,这六年间我国报纸新闻在文本层面呈现出明显的"去专业化"趋势,在六个新闻专业化的关键指标上均出现减弱,其中,报道简洁性、报道及时性、信源多样性三方面整体显著减弱,结构规范性、表达客观性、选题公共性三方面局部减弱。本文结论认为,"去专业化"的同时也意味着"再专业化"的开始,而当"再专业化"积累到一定的共识程度就可能形成新型的"专业化"。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93+124 +12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公共传播时代的新闻人才培养 [J].
张志安 ;
孙玮 .
新闻与写作, 2019, (01) :10-15
[2]   边界、权威与合法性:中国语境下的新闻职业话语研究 [J].
白红义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 25 (08) :25-48+126
[3]   失守的边界——对我国记者诠释社群话语变迁的分析 [J].
尹连根 ;
王海燕 .
国际新闻界, 2018, 40 (08) :6-24
[4]   走向公共:新闻专业主义再出发 [J].
潘忠党 ;
陆晔 .
国际新闻界, 2017, 39 (10) :91-124
[5]   专业主义的挽歌:理解数字化时代的新闻生产变革 [J].
王维佳 .
新闻记者, 2016, (10) :34-40
[6]   “液态”的新闻业:新传播形态与新闻专业主义再思考——以澎湃新闻“东方之星”长江沉船事故报道为个案 [J].
陆晔 ;
周睿鸣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 (07) :24-46+126
[7]   “点燃理想的日子”——新闻界怀旧中的“黄金时代”神话 [J].
李红涛 .
国际新闻界, 2016, 38 (05) :6-30
[8]   互联网与中国新闻业的重构——以结构、生产、公共性为维度的研究 [J].
张志安 ;
吴涛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 38 (01) :44-50
[10]   当代中国主导新闻观念的可能选择:发展新闻专业主义 [J].
杨保军 .
国际新闻界, 2013, 35 (03) :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