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判决的制度表达与实践——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法官判决时的非正式制度倾向

被引:11
作者
李声炜
机构
[1] 华东政法学院法学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法官判决; 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 制度博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05 [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D91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笔者通过一个案例,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中国背景下法官判决时存在的非正式制度倾向问题。尽管制度表达上法官应以法律规则作为判案依据,但在实践上,法官基于成本收益的衡量,会发展出另外一套“行动规则”。国家、法官和当事人之间的博弈以及非正式制度的比较优势是造成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判决与民意——兼比较考察中美法官如何对待民意 [J].
孙笑侠 ;
熊静波 .
政法论坛, 2005, (05) :49-58
[3]   判决理由:哲学解释学在法律解释中的最终落脚点 [J].
王晓 ;
董必秀 .
浙江学刊, 2003, (05) :142-146
[4]   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文化性状与文化追寻──情理法的发生、发展及其命运 [J].
霍存福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1, (03) :1-18
[5]   个人理性与“制度悖论”——对国家兴衰的尝试性探索 [J].
张宇燕 .
经济研究, 1993, (04) :74-80
[6]   论制度均衡和制度变革 [J].
张曙光 .
经济研究, 1992, (06) :30-36
[7]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加里·S.贝克尔(Gary.S.Becker)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