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分析及恢复重建研究的一些问题

被引:29
作者
王希华
闫恩荣
严晓
王良衍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2] 宁波市天童国家森林公园
关键词
退化特征; 人类干扰; 萌枝; 种子传播; 常绿阔叶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5 [地植物学(植物群落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人类干扰活动导致常绿阔叶林的类型和数量减少,替而代之的是大面积处于不同退化程度的次生林、次生灌丛等,因此加大对其退化特征以及恢复重建的研究已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任务。在对此类植被进行广泛调查基础上,结合数量分类法(在区域尺度上)对退化常绿阔叶林进行类型划分和群落特征的界定,并对一些影响群落恢复和改造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是(1)不同的人类干扰方式对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形成发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关注人类干扰方式,尤其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和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形成之间的关系应当进行重点研究;(2)退化群落的种类组成具有自身的特征,同样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对维持整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具有独特的贡献;(3)萌枝更新对退化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起着重要作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探讨群落退化的机制和植被恢复途径;(4)种子传播方式、传播距离对于退化群落的种类组成具有重要影响,并影响到群落结构、动态和物种多样性,也应是进一步加强的研究领域。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明了群落的退化机理,并为其恢复改造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796 / 180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天童几种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在砍伐后萌枝更新的初步研究 [J].
王希华 ;
严晓 ;
闫恩荣 ;
金毅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4, (01) :52-57
[2]   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生态恢复的基础与前提 [J].
杜晓军 ;
高贤明 ;
马克平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5) :700-708
[3]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 [J].
吴征镒 ;
周浙昆 ;
李德铢 ;
彭华 ;
孙航 .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03) :245-257
[4]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驱动植被退化的人为干扰体研究 [J].
包维楷 ;
刘照光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1999, (03) :2-8
[5]   茂兰喀斯特森林区食果(种子)鸟与树种传播初步研究 [J].
冉景丞 ;
熊志斌 ;
张丛贵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2) :64-67
[6]   大明山退化生态系统的植物区系分析 [J].
温远光 ;
和太平 ;
赖家业 ;
李信贤 ;
黄志辉 .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2) :138-146
[7]  
大明山退化生态系统群落的外貌特征研究[J]. 温远光,赖家业,梁宏温,和太平,黄志辉.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8(02)
[8]   浙江武义森林植被区系的地理成分研究 [J].
刘鹏 ;
陈立人 ;
张纯大 .
植物研究, 1997, (02) :26-32
[9]   大别山马宗岭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研究 [J].
刘鹏 .
地理科学, 1994, (04) :355-362+391
[10]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生物多样性和特征 [J].
王荷生,张镱锂 .
云南植物研究, 1994, (03) :20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