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美国急性肝衰竭中一半以上是药物引发的。在过去的五年中,因严重肝损害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局将两种药物撤离了市场,现重点论述药物中毒性肝损害和特异体质性肝损害。 1.药物中毒性肝损害:又称肝固有毒性肝损害,其损害程度与药物剂量相关,是剂量依赖性的,发病率较高,给药前能预测肝损害的发生,潜伏期较短,常在数小时至数日内出现临床症状,与宿主的易感性大致无关,可以用动物模型进行复制。主要导致小叶中心的损伤,是美国最常见的引发急性肝衰竭的病因。一般多发生在剂量>10~15g时,以服药自杀者最多见,在最初的恶心、呕吐消失后,距服药24~48h,出现严重肝损伤症候,ALT可高达5000U/L。同时服用乙醇、苯妥英、异烟肼、柚子汁或饥饿,因影响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减缓了药物代谢速率,使毒性副产物增加,都会加重肝损害。所以,所服用药物的剂量比宿主的代谢状况对药物毒性肝损害的发生更起决定作用。当然,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都会影响药物代谢,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