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肥组合对红壤地区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王国强 [1 ]
周静 [2 ]
崔键 [3 ]
刘方平 [4 ]
梁举 [4 ]
李辉信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3]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 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灌溉试验站
关键词
水稻; 产量结构; 水氮耦合; 吸氮量; 氮肥利用率;
D O I
10.13758/j.cnki.tr.2008.03.027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分、施N量和N肥运筹方式对红壤地区早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N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间歇灌溉比淹水灌溉显著提高早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和产量,早稻的植株吸N量可以提高1.7%~6.2%,而N肥表观利用率低于淹水灌溉;随施N量的增加,早稻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但单位面积有效分穗数、产量、植株吸N量和N肥利用率增加;不同N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因灌溉方式和施肥量差异而表现出不同规律,分次施肥显著提高了早稻产量、植株吸N量和N肥利用率,但分3次施肥和分4次施肥时上述3个指标并无差异。结果显示:在采用间歇灌溉、施N肥量为210 kg/hm2、N肥运筹方式为基肥50%+分蘖肥30%+拔节肥20%的水肥管理措施更具有合理性,该种措施比农民习惯采用的淹水灌溉、施N肥量为140 kg/hm2、N肥运筹方式为基肥50%+分蘖肥30%+拔节肥20%的水肥管理措施植株吸N量提高50.9 kg/hm2(34.3%),产量提高631 kg/hm2 (11.1%),其N肥利用率为36.7%,是红壤地区兼顾生产、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理想稻田种植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392 / 39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氮肥运筹方式对地膜旱作水稻抽穗后光合性能、剑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杨安中
    李孟良
    牟筱玲
    刘爱荣
    [J]. 土壤学报, 2006, (04) : 703 - 707
  • [2] 太湖地区黄泥土水稻适宜施氮量研究──长期定位试验
    郭汝礼
    杨林章
    沈明星
    殷士学
    张志勇
    [J]. 土壤, 2006, (04) : 379 - 383
  • [3] 太湖地区主要土壤上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
    赵洪涛
    周健民
    范晓晖
    刘崇群
    [J]. 土壤, 2006, (02) : 153 - 157
  • [4] 强化栽培下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张禹
    张剑
    吴学荣
    陈爱柳
    [J]. 浙江农业科学, 2006, (02) : 182 - 183
  • [5] 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氮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研究
    叶全宝
    张洪程
    魏海燕
    张瑛
    汪本福
    夏科
    霍中洋
    戴其根许
    [J]. 作物学报, 2005, (11) : 38 - 44
  • [6]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徐芬芬
    曾晓春
    石庆华
    李木英
    谭雪明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5) : 653 - 658
  • [7] 精确施氮对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朱德进
    钱存进
    严桂珠
    吴同书
    缪辰
    缪发华
    [J]. 上海农业科技, 2005, (05) : 40 - 41
  • [8] 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水稻生理指标及产量变化规律
    龚少红
    崔远来
    黄介生
    李亚龙
    [J]. 节水灌溉, 2005, (02) : 1 - 4
  • [9] 直播旱作和水作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研究
    殷晓燕
    徐阳春
    沈其荣
    周春霖
    黄新宇
    李曼莉
    尹金来
    K1aus Dittert
    [J]. 土壤学报, 2004, (06) : 983 - 986
  • [10] 水稻精确施氮量验证与氮素利用效率研究
    何高
    周大川
    孙长锋
    李成
    顾金銮
    李斌
    孙雨红
    单爱容
    [J]. 江苏农业科学, 2004, (05) : 17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