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互联网的演化机制与社会问题研究

被引:1
作者
丁大尉 [1 ]
胡志强 [2 ]
机构
[1] 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新一代互联网; 相互建构; 社会塑造; 技术演化;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20.01.003
中图分类号
TP393.09 []; D58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学科分类号
080402 ;
摘要
实体论技术观和建构主义技术观对于技术演化路径的描述都是不完备的,技术社会相互建构的理论进路则开辟了一条理解技术与社会协同演化复杂图景的新途径。文章从技术演化的内在逻辑和社会语境解释两个层面分析了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替代传统网络的动力机制,进而基于技术社会相互建构的视角,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探析了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塑造社会的具体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 [1] 社会建构论的技术观[M]. 东北大学出版社 , 邢怀滨著, 2005
  • [2] 论表达自由[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甄树青著, 2000
  • [3] 技术与全球性变化[M]. 清华大学出版社[奥]ArnulfGrubler著, 2003
  • [4] IPV6 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王相林, 2008
  • [5] 搜[M]. 中信出版社 , (美) 巴特尔, 2010
  • [6] 社会建构论的技术观[M]. 东北大学出版社 , 邢怀滨著, 2005
  • [7] 论表达自由[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甄树青著, 2000
  • [8] IPV6 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王相林, 2008
  • [9] Architectures for the future networks and the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A survey[J] . Subharthi Paul,Jianli Pan,Raj Jain. &nbspComputer Communications . 2010 (1)
  • [10] 搜[M]. 中信出版社 , (美) 巴特尔,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