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从“类型”到“分波次”

被引:3
作者
王子夔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现代化; 类型; 分波次; 现代国家转型;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8.03.017
中图分类号
D03 [国家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转变,使得1980年代以降关注整体社会变迁的比较现代化研究转入沉寂。这一变化也与早年现代化研究选择的比较对象集中于改革成功的国家和地区,从而削弱了解释的有效性有关。系统地梳理1950年代以来现代化研究的进展,可以注意到既往笼统地考察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现代化,在划分类型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局限明显。晚近各学科在比较研究中强调国家类型、时代趋势、国际环境变迁及推行改革时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重视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探究各国现代化成败。因此,结合"时间"与"空间"因素,通过对现代化的波次划分,结合实证研究,选择共时性和同类型的比较对象,形成更有效的机制性解释,成为当下推动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8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2]   第一波半现代化之“帝国的黄昏”——法国与西班牙的改革之殇 [J].
叶成城 ;
唐世平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6, (03) :122-154+159
[4]   第一波现代化:一个“因素+机制”的新解释 [J].
叶成城 ;
唐世平 .
开放时代, 2015, (01) :119-137+6
[6]   近代中国与晚期的奥斯曼帝国之比较——以现代性的挑战及对其的回应为视角 [J].
高冰冰 ;
丁伟 .
天府新论, 2004, (06) :107-108+112
[7]   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J].
林被甸 ;
董正华 .
历史研究, 1998, (05) :150-171
[8]  
台湾史学史.[M].王晴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9]  
战争与社会思想.[M].汉斯·约阿斯;沃尔夫冈·克内布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10]  
农业与工业化.[M].张培刚; 著.中信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