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消落区几种两栖植物的适生性评价

被引:73
作者
马利民
唐燕萍
张明
滕衍行
刘东燕
赵建夫
机构
[1]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生态重建; 植物筛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三峡库区消落区的环境特征,两年间通过在库区消落区山地实验基地的种植及实地淹没试验,对几种备选用于生态修复的两栖植物进行适生性评价筛选研究。结果表明: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野地瓜藤(Ficus tikoua)、尼泊尔蓼(Polygonum nepalense)、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在100150d的低水位出露期内均可完成生长、发育成熟过程,可作为消落区生态恢复的备选物种。其中,苏丹草可作为速生物种,能迅速恢复水位下降后消落区的植被覆盖率;复合群落在生长期间比单一种群提前510d完成对地表的覆盖,群落的稳定性、耐淤积性及抗干扰性较强,次年的萌发也更好,有利于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狗牙根、尼泊尔蓼和野地瓜藤根系生长良好,其中狗牙根在一个生长季内根系最长可达75cm,有利于消落区控制水土流失;在自然水淹最深为15m,淹没时间6d的情况下,复合群落组植物、尼泊尔蓼、野地瓜藤、狗牙根和苏丹草的植物均能短期耐水淹和淤泥,水花生则是在水淹较深处能够生长良好;180d水下1.01.5m的连续淹水实验结果表明,狗牙根和野地瓜藤的耐淹性较强,经过长达半年的淹水过程能够成活,并在次年自然萌发;同时525m的深部淹水实验表明,随着深度增加,狗牙根的落叶率逐步提高,在180d的淹没后能够成活,并在次年自然萌发,可作为构建消落区生态系统的两栖植物物种。
引用
收藏
页码:1885 / 189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三峡库区岸生植物秋华柳对水淹的光合和生长响应 [J].
罗芳丽 ;
曾波 ;
陈婷 ;
叶小齐 ;
刘巅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5) :910-918
[2]   对构建三峡库区消落带梯度生态修复模式的思考 [J].
戴方喜 ;
许文年 ;
刘德富 ;
陈方清 .
中国水土保持, 2006, (01) :34-36
[3]   三峡库区消涨带维管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J].
王勇 ;
厉恩华 ;
吴金清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2, (04) :265-274
[4]   高等植物厌氧适应的生理及分子机制 [J].
王文泉 ;
张福锁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1, (01) :63-70
[5]   三峡水库重庆库区消落带渔业利用初步研究 [J].
陈昌齐 ;
叶元土 ;
刘方贵 ;
张继凯 ;
吴中华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0, (01) :51-54
[6]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和保护[M]. 中国三峡出版社 , 黄真理主编, 2004
[7]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2002
[8]  
土壤农化分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鲍士旦主编, 2000
[9]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研究[M].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长江水利委员会编, 1997
[10]  
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文集[M]. 水利电力出版社 , 水利电力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长江水资源保护局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