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河道生物修复中3种不同增氧方式比较研究

被引:44
作者
李开明 [1 ]
刘军 [2 ]
刘斌 [2 ]
江栋 [3 ]
刘思明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 广州市恒兆环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黑臭河道; 河道曝气; 叶轮式曝气机; 水车式曝气机; 射流式曝气机;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5.06.003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利用叶轮式曝气机、水车式曝气机、射流式曝气机等3种不同曝气方式的曝气设备进行了黑臭河涌曝气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增氧方式对黑臭河道水体增氧效率不同,水车式曝气机、叶轮式曝气机均可在黑臭河道下游形成一段绿色水面,水车式曝气机下游变绿河段长度为15.7m,叶轮式曝气机下游变绿河段长度为6.3m,射流式曝气机不能形成明显的绿色水面。无论是河道水体增氧效果、CODcr、NH3-N去除效果,还是河道菌—藻生态系统的建立、自净能力的启动,水车式增氧机均优于其它两种增氧机,而且存在投资少、安装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适应于河道窄、水流缓、截污难度大的城郊中小型黑臭河道的治理。
引用
收藏
页码:816 / 8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广东省跨市河流边界水质状况研究 [J].
温丽容 ;
刘乙敏 ;
刘国光 ;
崔光琦 .
生态环境, 2004, (02) :177-179+190
[2]   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J].
何蓉 ;
周琪 ;
张军 .
生态环境, 2004, (02) :180-181
[3]   人工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治理黑臭河流的原理及应用 [J].
熊万永 ;
李玉林 .
四川环境, 2004, (02) :34-36
[4]  
底泥生物与化学需氧动力学模式的探讨[J]. 袁文权,张锡辉,张光明.上海环境科学. 2003(12)
[5]  
底泥生物与化学需氧动力学模式的探讨[J]. 袁文权,张锡辉,张光明.上海环境科学. 2003 (12)
[6]   底泥生物氧化与城市黑臭河涌治理 [J].
冯奇秀 ;
谢骏 ;
刘军 .
水利渔业, 2003, (06) :42-44
[7]  
悬挂链曝气技术应用于河流污染治理[J]. 王涛.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05)
[8]  
悬挂链曝气技术应用于河流污染治理[J]. 王涛.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 (05)
[9]   疏浚对影响底泥向上覆水体释放污染物的研究 [J].
李文红 ;
陈英旭 ;
孙建平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4) :446-448
[10]  
苏州河污染支流——绥宁河生物修复试验研究[J]. 黄民生,徐亚同,戚仁海.上海环境科学.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