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CO2减排目标的经济学分析与效果评价

被引:13
作者
何建坤
机构
[1] 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
关键词
气候变化; GDP能源强度; 低碳经济; 碳强度;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11.01.005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就GDP的CO2排放强度下降率、GDP能源强度下降率、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因子下降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品种构成中增长率等影响减缓CO2排放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数学推导和计算,进而测算了我国从1990~2005年GDP能源强度下降的影响因素中,技术节能的贡献率约为56%,而结构节能的贡献率44%。2005~2020年情景分析方案中,对促进GDP的CO2强度下降的贡献因素中,技术节能约为43%,结构节能约为37%,而能源结构改善的贡献率也可达20%,可再生能源和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对未来减缓CO2排放将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文中还分析了CO2排放实现零增长和负增长目标时各项相关指标需达到的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中国统计年鉴.[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 [2] 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M].王梦奎主编;.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 [3] 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技术选择及对策评价.[M].胡秀莲;姜克隽等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 [4] CO2减排情景下中国能源发展若干问题
    何建坤
    张希良
    李政
    常世彦
    [J]. 科技导报, 2008, (02) : 90 - 92
  • [5] 我国“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趋势分析——如何实现能源强度下降20%的目标
    何建坤
    张希良
    [J]. 中国软科学, 2006, (04) : 33 - 38
  • [6] 与限控CO2排放有关的若干指标分析
    何建坤
    张希良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1) : 25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