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工程”的语义结构分析

被引:29
作者
李建明
曾华锋
机构
[1]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大科学; 大科学工程; 大科学-大工程; 大科学-小工程; 小科学-大工程; 小科学-小工程; 语义结构分析;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11.11.002
中图分类号
G301 [科学学];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探讨了大科学的由来、特征和本质,指出其是知识生产方式的一次彻底性转变;考察了传统意义上的大科学工程,认为其反映了科学、技术、工程之间的全方位的一体化关系;从"大科学工程"的语义出发,将其分为两类:"大科学-大工程"和"大科学-小工程",同时还对"小科学-大工程"和"小科学-小工程"进行了阐述。
引用
收藏
页码:1607 / 16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大科学与小科学的争论评述 [J].
申丹娜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9, 26 (01) :101-107+112
[2]   复杂科学与科技哲学交叉视野中的科技创新 [J].
朱亚宗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5) :15-20
[3]  
科学知识图谱[M]. 人民出版社 , 刘则渊等, 2008
[4]  
原子弹秘史[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美) 罗兹 (Rhodes, 2008
[5]  
2005高技术发展报告[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编], 2005
[6]  
沃森与DNA[M]. 科学出版社 , (美)V.K.麦克尔赫尼(VictorK.McElheny)著, 2005
[7]  
两弹一星工程与大科学[M]. 山东教育出版社 , 刘戟锋, 2004
[8]  
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美]詹姆斯·E.麦克莱伦第三(JamesE.McClellanIII), 2003
[9]  
工程哲学引论[M]. 大象出版社 , 李伯聪著, 2002
[10]  
近代科学的建构[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美)理查德·S.韦斯特福尔(RichardS.Westfall)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