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的人口迁移、农业开发及土地利用方式

被引:9
作者
刘馨秋
王思明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长江流域; 人口; 移民; 农业结构; 土地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经历了4个阶段(地广人稀的粗放型垦殖阶段-跨流域移民对平原地区的集中开发阶段-流域内移民对丘陵山区的过度开发阶段-巨大人口压力下的农业发展停滞阶段)。在此过程中,种植杂粮和经济作物、改进耕作形式和发展生态农业等土地利用方式为缓解由人口增长造成的耕地不足、粮食短缺等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长江流域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表明,调整农业开发模式、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将成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当前农业发展几近停滞的形势下,长江流域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也为全国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
引用
收藏
页码:2084 / 209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发展草地农业 确保中国食物安全 [J].
任继周 ;
林惠龙 ;
侯向阳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3) :614-621
[2]   四川农区高效草地农业系统研究进展 [J].
张新跃 .
草业科学, 2004, (12) :7-14
[3]   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J].
王思明 .
中国农史, 2004, (02) :17-28
[4]   宋代以后太湖地区棉业兴盛的原因 [J].
马万明 .
中国农史, 2002, (02) :35-44
[5]   对清前期耕地面积的综合考察和重新估价 [J].
周荣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1, (03) :39-49
[6]   试论江西农区种草与草地农业发展前景 [J].
刘斌 ;
裘大堂 ;
于徐根 ;
余华阳 ;
黄栋 .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00, (04) :31-33
[7]   诱发性技术变迁——谈明清以来的中国农业 [J].
王思明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8, (04) :52-57
[9]   试论宋代江南水利田的开发和地主所有制的特点 [J].
周生春 .
中国农史, 1995, (03) :1-11
[10]   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亩产量的探讨 [J].
闵宗殿 .
中国农史, 1984, (03) :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