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 条
基于数字化海图与多时相卫星遥感的长江口九段沙形成演化研究
被引:18
作者:
谢小平
[1
]
付碧宏
[2
]
王兆印
[1
]
沈焕庭
[3
]
机构:
[1]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河流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数字化海图;
多时相卫星影像;
形成演化;
九段沙;
长江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5 [河口、三角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九段沙位于长江河口南北槽之间,为新形成的河口沙洲,其形成距今只有50年的历史。利用对大通水文站1950~2003年的水沙资料的分析,结合对数字化海图和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及野外现场考察,对九段沙形成过程和演化过程中的面积、体积、高程和地貌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九段沙自形成以来面积、体积总体上是处于增大过程中,高程也在增高,成陆化作用明显。但由于来水来沙的不同和河口动力作用,这种增长不是线形的,有时因受到冲刷而面积减小,高程降低。利用采自九段沙上沙的短柱状样分析发现潮间带和潮上带的沉积速率不同,植物群落对九段沙的形成演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九段沙正处于从河口沙洲向河口沙岛的演化过程之中。九段沙的植被保持着自然演替的原生状态,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尚较低,以芦苇群落为代表的高等湿地植被主要分布在九段沙潮间带上部和潮上带,九段沙属于发展过程中的河口湿地。
引用
收藏
页码:391 / 396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