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紫色土外源锌、镉形态的生物有效性
被引:42
作者:
朱波
青长乐
牟树森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成都,重庆,重庆
来源:
关键词:
紫色土;
Zn;
Cd;
形态分配;
生物有效性;
通径分析;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2.0131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通过对 7种形态Zn、Cd与有效态Zn、Cd(DTPA提取 )的相关分析及各形态Zn、Cd与植株Zn、Cd含量的通径分析 ,评价各形态Zn、Cd的生物有效性及对植株的相对贡献和途径 .结果表明 ,交换态Zn、Cd与有效态Zn、Cd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95 4、0 .95 3) ,交换态Zn、Cd与植株Zn、Cd含量的通径系数为1.2 6 7、1.16 8,交换态Zn、Cd有效性高 ,具有最大的生物活性 ,对植株Zn、Cd含量的贡献最大 .其它形态如碳酸盐结合态锌、氧化锰结合态Zn、Cd通过交换态作用于植株的通径链系数 (间接通径系数 )分别为0 .85 6、0 .5 92、0 .72 3,上述形态对植株Zn、Cd含量也有影响 ,具有一定的生物相对有效性 ,但通过交换态间接作用 .交换态不仅自身具有最大的生物有效性 ,而且还作为其它形态Zn、Cd生物有效性的中介 ,为紫色土其它Zn、Cd库流向植株的主要通道
引用
收藏
页码:555 / 558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