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合主义与中国研究:文献综述

被引:7
作者
刘倩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统合主义; 国家-社会关系; 政治-经济关系; 政治发展;
D O 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09.04.006
中图分类号
D09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摘要
统合主义在比较政治学研究中的拓展以及"极权主义"模式在分析转型期中国社会现象时的不足从两个不同的面向推动了统合主义与中国研究的交汇。本文主要围绕国家-社会关系,政治-经济关系以及政治发展三个方面梳理、归纳了统合主义中国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基本议题,并对国家统合主义、社会统合主义、地方统合主义等次级概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事实上,统合主义自身的"统合"尚未完成;而围绕分化还是整合,分权还是控制的分歧与争论则构成了研究的基本线索。这种分歧在根本上源自于统合主义对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稳定与公正等不同价值诉求的承载。但不可否认,统合主义为理解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政治-经济关系以及思考未来的政治发展道路开启了新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6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从法团主义视角看中国政府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以国际狮子会为例[J]. 徐传凯.新学术. 2008(01)
[2]   新合作主义:中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整合的目标模式 [J].
陈少晖 .
当代经济研究, 2008, (01) :24-28+72
[3]   法团主义——一种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模式 [J].
刘昱伶 ;
李向渊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5) :1-2+9
[4]   比较视角下中国合作主义的发展:以经济社团为例 [J].
马秋莎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2) :126-138
[5]   权威主义还是合作主义——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同视角及其发展方向 [J].
张雄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6, (06) :17-20
[6]   新合作主义能否整合中国的劳资关系?——以上海市的实践为例 [J].
杨鹏飞 .
社会科学, 2006, (08) :32-40
[7]   “统合主义”政府: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 [J].
曹海军 ;
文长春 .
理论探讨, 2006, (04) :14-16
[8]   合作主义视角下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J].
叶军 .
甘肃农业, 2005, (12) :61-61
[9]   论合作主义视角下政策咨询机制构建与完善 [J].
薛澜 ;
彭志国 .
科学学研究, 2005, (05) :612-617
[10]   “地方合作主义”中的权力“越位”——对转型期地方“红顶商人”现象的反思 [J].
杨光飞 ;
童星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4) :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