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发热患者的脉图观察

被引:5
作者
费兆馥
吕超
王观敏
徐叶润
陈汝兴
机构
[1] 上海中医学院
[2]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
关键词
脉图; 降中峡; 主波; 外感发热; 恶寒发热; 患者;
D O I
10.16305/j.1007-1334.1985.12.03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本文通过外感发热患者脉图的自身对照,对外感发热时脉图的特征和热退后脉图的变化作了初步分析,进而探讨了浮脉的脉图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关于外感热病表证的脉象,历来医家以浮脉为其主要特征。浮脉应指为轻取即得,重按则减,但脉图的客观指标尚来完全确立。从现有资料看到,浮脉图的判别有三种方法:一是根据L—α曲线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正常人脉象四季变化规律的初步探讨 [J].
张伯讷 ;
殷文治 ;
费兆馥 ;
徐建国 ;
梅建平 ;
达庆维 ;
沈雄伟 ;
曹明珠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1984, (10) :42-45
[2]   中医脉波的“掌弓旁路效应”与“取脉压阻效应” [J].
陈先农 ;
罗致诚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1984, (02) :95-100
[3]   平人昼夜脉象及“胃、神、根”的观察 [J].
费兆馥 ;
金寿山 ;
殷文治 ;
徐伟珍 .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1, (07) :44-47
[4]   多因素脉图识脉法——脉诊客观化的一种新尝试 [J].
魏韧 .
医疗器械, 1981, (02) :1-7
[5]   脉象图与脉学研究的初步结果 [J].
张崇 ;
邓慧英 ;
吴旭民 .
江西中医药, 1980, (03) :38-4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