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冻土活动层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11
作者
高峰 [1 ]
刘军 [1 ]
倪长健 [2 ]
高永刚 [3 ]
赵慧颖 [4 ,5 ]
机构
[1] 黑龙江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3]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4]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
[5] 通辽市气象局
关键词
冻土; 活动层; 趋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14 [冻土学];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利用1960—2010年黑龙江省83个气象站的冻土和0 cm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多项式回归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冻土活动层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黑龙江省5个典型气候区域最大冻土深度的变化趋势与特征,讨论了黑龙江省冻土活动层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冻土活动层冻结开始于9月,冬季3月冻土深度达到最大值,8月冻土厚度接近于0 cm。全省由北向南,最大冻土深度逐渐变小,冻结开始时间逐渐推迟,融化结束时间逐渐提前。黑龙江省最大冻土深度均呈显著减小的趋势,存在明显的退化趋势。从年代际变化来看,20世纪90年代前黑龙江省最大冻土深度变化较小,最大冻土深度较深,90年代后最大冻土深度呈显著减小的趋势。高纬度地区地温低,在同等条件下冻土深度较低纬度地区深。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南通地区1960年-2007年气温与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 [J].
王涛 ;
陶辉 ;
杨强 .
资源科学, 2011, 33 (11) :2080-2089
[2]   1951—2008年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变化及环流场特征 [J].
高峰 ;
隋波 ;
孙鸿雁 ;
姚国友 ;
陈雷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 (04) :12-16
[3]   2009年冬季至2010年春季黑龙江省气温持续偏低成因 [J].
宋丽华 ;
李永生 ;
张健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 (02) :14-18
[4]   1960年至2007年汾河流域气温年际和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 [J].
刘宇峰 ;
孙虎 ;
原志华 .
资源科学, 2011, 33 (03) :489-496
[5]   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周伟东 ;
史军 ;
穆海振 .
资源科学, 2010, 32 (06) :1088-1096
[6]   1962-2007年伊犁河谷冻土分析 [J].
詹红霞 ;
邱辉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9, 3 (06) :34-36
[7]   黑龙江省冻土的时空分布 [J].
周绍飞 ;
胡宝军 ;
裴敬霞 .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9, 37 (01) :16-17
[8]   近50年来中国季节性冻土与短时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 [J].
陈博 ;
李建平 .
大气科学, 2008, (03) :432-443
[9]   近20年藏北地区AVHRR NDVI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J].
毛飞 ;
卢志光 ;
张佳华 ;
侯英雨 .
生态学报, 2007, (08) :3198-3205
[10]   青海高原冻土退化驱动因素的定量辨识 [J].
张国胜 ;
李林 ;
汪青春 ;
王振宇 ;
朱西德 .
地理科学, 2007, (03) :337-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