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食叶类害虫等量损害系统与复合防治指标

被引:8
作者
陆自强
沈国清
韩永刚
机构
[1] 江苏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2] 江苏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扬州
[3] 扬州
关键词
水稻害虫; 等昆损害系统; 损害集团; 复合防治指标;
D O I
10.16380/j.kcxb.1991.03.01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 Guenèe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erg)稻苞虫Parnara guttatus (Bremer et Grey)是江苏地区水稻的主要食叶类害虫,取食水稻叶片,导致光合叶面积减少。剪叶模拟试验表明,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叶面积损失率与产量损失率呈线性相关。其回归方程分蘖期、孕穗期、腊熟期分别为 D(I_t)=72.50759I_t1.15906、D(I_t)=141.61737I_t1.08002、D(I_t)=25.12434I_t1.00569。在叶面积损失率相同的情况下,产量损失率孕穗期>分蘖期>腊熟期。试验通过三种害虫的各龄取食量,不同生育阶段水稻叶面积及为害与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不同生育阶段的经济允许损害水平(EIL_t)。并根据各种害虫的相对潜在取食量,计算了校正等量损害系数,为制订复合防治指标提供了依据。实践证明:以等量损害为单位的复合防治指标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319 / 3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有关经济损害允许水平等问题的讨论 [J].
夏基康 .
植物保护, 1985, (03) :27-29
[2]  
农业试验统计[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莫惠栋 编著, 1984